107.“德”在實證中的重要性

對“德”認識的誤區及“德”在實證中的重要性。

對欲界定的定義可以從不同角度定義,這樣對欲界定的認識分為兩大類:

一,狹義的欲界定,一般講的欲界定,他是住于某種思維內容,住於某種觀察物件,也就是使用某種物質,運作某種思維內容,他是使用選擇性思維的,是這樣一種定。比如說道家的證入氣機的狀態,光的狀態,出陽神的狀態等等,那麼這些呢,都屬於使用選擇性思維了。

 二,為了回歸如來藏,我們住于思維本體,在這種狀態,他是不使用選擇性思維的。這種狀態雖然不使用選擇性思維,但是,他同樣具備專注和靜兩種成分,因此從這個角度講,他仍然屬於欲界定。所以我們要對欲界定有一個認識,就是狹義的欲界定專指使用選擇性思維,專注地使用選擇性思維,在潛意識的狀態下專注地使用選擇性思維,這是指狹義的欲界定。

 廣義的欲界定,是回歸如來藏的,他是包含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因為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和狹義的欲界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都具有專注和靜兩種成分。所以我們把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也歸於欲界定,也屬於欲界的一種定。

回歸如來藏的實證是不使用選擇性思維的,包括不僅僅不使用選擇性思維,連執著心都要破除的,所以說回歸如來藏是解決離一切相的問題。而欲界定使用的是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思維是形成物質的一個基礎,所以欲界定解決的是怎樣使用一個相的問題。也就是一個解決離相,一個解決即相問題,就是解決怎麼去使用物質的問題,即相和離相兩個問題。

這是欲界定的一個任務。這就是告訴我們,佛教的修行分為幾種,兩種修行,一個是即相,一個是離相。

欲界定使用的是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思維是執著心的波動形式。執著心是在我們平時運作特別不好的思維內容等等這些方面,才會出現一個顯著的波動,那麼這就要求使這個執著心比較微弱、比較穩定,那就必須在“德”上下功夫。

在道家裡面特別強調一個德,在佛教裡面也強調這一個。佛教裡面用一個一個的戒律,把這個德呢進行一個落實,分為很多層次,戒律多的不得了,他統統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進行的。德達到一定的層次,不僅獲得一個的欲界定的功夫,同時還可以獲得回歸如來藏的能力,這個“德”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

對於我們大家來說,總覺的是德這個問題比較空洞,好像是務虛的東西,不需要專門去解決。其實對我們大家來說,最核心的問題,並不是怎麼使用物質的問題,因為那只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方法的東西容易學,容易掌握。對我們大家來說最核心的一個東西,就是這個東西(德)。這個東西(德)你根本就沒法掌握。你總覺得我們一般的做做好事啊怎麼樣這就是一個德的問題,這只是一個低級層次,這只是一個基礎,當然如果你連這個基礎都沒有,你就談不上其他修行了。一般人的德,也就是你是一個常人,你沒有任何實證功夫,這個德的解決你該怎麼去做。包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等各個方面。

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德”這個問題不解決,你在實證中可能出現很大的問題。你比如說在實證中的時候,你突然想起一件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愧疚的事,因為潛意識的東西他會在實證中會爆發出來的,不斷發現的,在這個中間你突然想起一件不好的事,然後這時候會怎麼樣,這個氣機這個物質的東西,氣機這個東西他根本不受你的意識控制的,他會一瞬間像箭一樣的就射向某一個部位。……就是因為“德”這個東西沒法解決,沒法掌控他。 

有的人總是認為德這個問題是在自己心中的,自己只要裝模作樣裝成一個好人,別人是不知道的,心中想亂七八糟的東西他認為別人不知道的。別人不知道,你自己知道啊,你自己知道這就夠用了,他就一定能把你摧毀的,因為心物是一體的。

所以說你怎樣做到表裡如一,也就是你心中怎麼樣才能把德這個問題落實下來,你不要去騙別人,你騙別人都是次要的,關鍵是把自己毀了。

在過去的修行中,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你這一課沒解決,是不給你講的,不給你往下傳的,也就是不讓你學習的。比如說道家裡面,曾經有一個人,也是一個大師級的人物,剛開始他師父根本就不給他講。他說怎麼修行怎麼修行,他師傅就不講,說你現在德還不行,德達不到,達不到沒法教,教了也是有壞處的,你也不可能學成,教了反而對你是不好的,會讓你出現嚴重的問題,你一定會還不如不修行。

所以那個人就專門練德,在那個河邊天天背人,背那些過河不方便的,過去沒有橋,大冬天的背人過河,背了幾年,德練得非常好,心也柔軟下來,然後他師傅才開始教。佛教也是這樣的。比如說藏傳佛教裡面,人們的心都非常的虔誠,磕大頭、禮拜呀,規定很多的數量的,這都是幹什麼的,全部都是為了培養這個德的。

為什麼都要培養這個德,因為修行的第一步,咱們講了是欲界定,沒有欲界定的修行,你是根本談不上什麼修行的,欲界定這一關沒過的話,你這一生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偶爾你達到了入定的邊緣,或者達到了入定的境界,甚至你也開天眼了,那有什麼意義,今天開天眼,明天就退失。你不能保證你每一次打坐達到一個很高的層次。你不能保證每一次打坐就一定能成功。你都是瞎貓撞個死耗子,是瞎碰的。所以怎樣才能做到,非常有把握,有絕對的把握,這就必須拿下欲界定,拿下欲界定最基本的基礎就是《德》。

這個解決不了,你是沒辦法真正解決的,大家有時候,在(德)這方面顯著的不好的問題你容易發現,有的時候你覺得是在幫別人,幫別人有的時候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我們需要去解決的就是這些。舉例來說,有人說這個群不參加了,讓你把講課視頻傳給他,如果你的修行是離相的的話,這個倒不是非常嚴重的,因為離相不使用執著心,解決的是一個非物質的問題,這個倒不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之前沒有強調,你是可以傳的。但是在談到欲界定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了,因為要使用物質了,你傳給人家,這相當於你是一個盜竊的行為。對於他來說也屬於一個盜竊的行為。那麼他的內心會存在一種愧疚。這個愧疚,雖然有時候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別人也是不知道的,你們也覺得沒什麼。哪怕心中一絲一毫的愧疚,哪怕有一絲一毫的不安。你也要牢記一點,只要你心中有這一絲一毫的不安。那麼在欲界定這個地方,它就會變成一個極大的危害。

將來你們可以體驗一下,比如說你證入氣機的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你突然想起這件事了,就是這個東西是你偷盜出來的,是你偷盜的,那麼怎麼樣,這個氣機一瞬間就沖過去了,它是你根本沒辦法控制的,他就會沖到某一個臟器,頭部胃部肝部呀,那麼氣機一下子就會壅在那裡,壅在那裡疼的你受不了,這你就是出現非常顯著的反映,之後你想通過藥物解決呀,通過推拿按摩理療解決,基本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所以我們大家你要記住一點就是在這個德的這方面,他的一個非常顯著的一點就是——心安,你一定要牢記這一點。心安是最關鍵最關鍵的,這個心一定要達到非常深沉穩定的狀態。你所做的那些行為,表面上看沒有大的危害,與德也沒有非常顯著的背離,但只要達不到心安這個要求,你就一定要高度的警惕,因為它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過去的道家裡面就是,談到欲界定這一關的時候,涉及一點,就是好多東西不隨便傳。也不隨便往外傳的,包括藏傳佛教也是這樣的,好多東西也是不隨便往外傳的。為什麼?因為這是欲界定,欲界定的法。

但是如果說到佛法,單指佛法是離相(這方面)的話,因為事實上真正的佛法要解決即相離相兩大問題,並不僅僅解決離相的問題。我們好多人把佛教定義為離相,單純講離相,那是撕裂佛教,是把佛教割裂開了,不是一個完整的佛教,完整的佛教解決離一切相和即一切相兩大問題。

如果我們單純講離一切相的問題的話,那麼這些是沒有秘密可言的,可以隨便講的,你可以隨便發也可以隨便傳,講課視頻也可以隨便傳,這個都是沒有壞處的。但是要談到即相的問題的時候,他就容易產生問題,所以我們對這個方面要有所認識。再一點就是如果你給人家這樣講(欲界定修行方法),人家沒有系統的去瞭解(欲界定的相關原理),按照你的講解支離破碎的去進行實證的話,沒有體系的實證,也就是對原理不明白然後去實證的話,一定會出現問題的,最後就是你好心辦了壞事,然後就是把人家害了。

這不像之前學佛教離相的時候,離相的你隨便講。我們大家在群裡很多人也在講解佛法,你可以隨便講,你最多就是講錯了。你講錯了,人家最多就是修錯,他肯定不出問題,因為什麼?因為是離相的,他無非就是不成功,他不會出問題的。但是談到即相的時候,談到欲界定的時候,你講錯了就不得了,你就害了人家。

因為人家會照著你的去做,這一做就會出問題,這一出問題,就是嚴重的問題了,他就不是一般的問題,所以我們大家就要在德的這個方面,在這一方面要警惕。在法的傳播方面,涉及到欲界定這一點的時候,和我們之前講離相的時候,他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在談到離一切相的修行中,是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的,談到即一切相的修行中,是一定有秘密可言的,是不隨隨便便講的。所以不要你今天學了一點之後,就出去對別人隨隨便便講,在欲界定的修行中要做到一點,就是三緘其口,絕不隨便講,你只要講你將來一定會承擔因果,因為你會害人家的,所以這個是我們在這方面也需要注意的。

這是我們談到德,從一般人的角度,你怎麼培養這個德,第二個就是從修行的角度,從實證的角度,一般人的德只是一個世間德,就是談的一個心安,心安是個基礎,沒這個基礎,他一定會出大問題。

但有了這個基礎,還不能使這個德達到更高的層次,那麼怎麼樣,就必須實證。實證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之後,你才會對這個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個實證是我們之後會一步的去努力的,這個現在談也沒有多大意義。這個大家實證到一定層次的時候,不用說你自己就明白。許多問題,並不是說我們現在依靠一般人的理解,你就能夠真正的明白這是第二個。

也就是我們要瞭解德,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一般人的層次,也就是修行的剛開始階段,也就是一般的層次;

第二個就是實證,實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進一步的認識。這個德究竟是什麼,更高層次的德是什麼。這是我們實證到一定階段才能夠去真正的掌握的。實證本身不難,最難的是【德】這個東西,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所謂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無修,真正的學習是無學,真正的佛法是無法,道家也是大道自然,大道無為。為了想達到那種層次,也就是說你要想達到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你必須有一個自然無為,這個自然無為怎麼證的?為什麼要這樣?因為什麼?這個德達到很深的層次的時候,這個靜才能夠達到非常深沉的層次。

在欲界定的這個實證中,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德的問題,我們大家習慣性的認為這個是實證,我在操作、我在觀呼吸,我要擺一個標準的姿勢,雙盤,身體也非常挺拔,一直在觀呼吸的,你覺得這個是在實證的。那麼這個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還不是核心的方面,最核心的方面、最難做的方面是這個方面——“德”。

……實證最難的是上面這個德的問題,這個東西你應該怎麼去解決?雖然你用了幾天時間去思考去寫,但是幾天你最終得到一個結果肯定還只是皮毛,只是你瞭解了一點,這個德的認識,一層一層的認識,大概需要你幾十年的時間,你沒有那麼長的時間,是絕不可能做得到的,這個你做到了,那麼你輕而易舉的就會證入一個非常高的層次。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75. 實證與高血壓

105. 實證能夠解決任何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