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23 起發佈的文章

108. 如何做才能在臨命終時有把握

  如何做才能在臨命終時有把握 問: “ 達到欲界定,六根消亡,但置心一處,也是在死亡的時刻能夠有把握吧? ” 清涼月老師:對,因為什麼呢?達到欲界定尤其是達到未到地定,比如說現在你就在病危中,馬上拉去搶救,你也不要被別人干涉,就悄悄地悄悄地開始入定,那麼很快地身體所有的感覺全部消失,心裡是清清楚楚的,這時候別人在你身體上輸液呀、扎針呐等等,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地影響,它一定是到這種狀態的。 如果這時候你沒達到這種狀態,一般的欲界定它是靜定,沒達到這種狀態,你還在感覺這個身體的,那麼欲界定它退失下來感覺這個身體,這時候你感覺別人碰你的身體它是非常疼痛,因為這時候感覺是很靈敏的,它並不是真正的定中的。那麼到未到地定的時候就完全沒這回事,隨便他怎麼擺佈你的身體,這個身體與你沒有任何關係,它就像在路邊的石頭一樣,路邊的石頭與你沒有任何關係,那麼在這個地方身體和石頭一樣的,沒任何關係的,哪怕他現在給你截肢,毫無意義,根本就不會影響你。所以你就能夠專心一處,這個時候你就專心一處,這是完全有把握的。 所以這個就在於你平時真正到達未到地定那個地方的時候這些問題就全部解決,它根本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它一下子就知道這個究竟是怎麼回事,所以這個一定要持續地去練。咱們絕大多數人現在就到了這個轉的介面,稍稍再向前進一步就能夠進入未到地定,就能夠把身體的生死解決,還不是心的這種變異生死,它是身體的生死。身體的生死解決是很容易的,你想自主生死,那個是很容易達到的,所以一定要精進的去實證。  

107.“德”在實證中的重要性

對“德”認識的誤區及“德”在實證中的重要性。 ​ 對欲界定的定義可以從不同角度定義,這樣對欲界定的認識分為兩大類: 一,狹義的欲界定,一般講的欲界定,他是住于某種思維內容,住於某種觀察物件,也就是使用某種物質,運作某種思維內容,他是使用選擇性思維的,是這樣一種定。比如說道家的證入氣機的狀態,光的狀態,出陽神的狀態等等,那麼這些呢,都屬於使用選擇性思維了。   二,為了回歸如來藏,我們住于思維本體,在這種狀態,他是不使用選擇性思維的。這種狀態雖然不使用選擇性思維,但是,他同樣具備專注和靜兩種成分,因此從這個角度講,他仍然屬於欲界定。所以我們要對欲界定有一個認識,就是狹義的欲界定專指使用選擇性思維,專注地使用選擇性思維,在潛意識的狀態下專注地使用選擇性思維,這是指狹義的欲界定。   廣義的欲界定,是回歸如來藏的,他是包含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因為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和狹義的欲界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都具有專注和靜兩種成分。所以我們把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也歸於欲界定,也屬於欲界的一種定。 回歸如來藏的實證是不使用選擇性思維的,包括不僅僅不使用選擇性思維,連執著心都要破除的,所以說回歸如來藏是解決離一切相的問題。而欲界定使用的是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思維是形成物質的一個基礎,所以欲界定解決的是怎樣使用一個相的問題。也就是一個解決離相,一個解決即相問題,就是解決怎麼去使用物質的問題,即相和離相兩個問題。 這是欲界定的一個任務。這就是告訴我們,佛教的修行分為幾種,兩種修行,一個是即相,一個是離相。 ​ 欲界定使用的是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思維是執著心的波動形式。執著心是在我們平時運作特別不好的思維內容等等這些方面,才會出現一個顯著的波動,那麼這就要求使這個執著心比較微弱、比較穩定,那就必須在“德”上下功夫。 在道家裡面特別強調一個德,在佛教裡面也強調這一個。佛教裡面用一個一個的戒律,把這個德呢進行一個落實,分為很多層次,戒律多的不得了,他統統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進行的。德達到一定的層次,不僅獲得一個的欲界定的功夫,同時還可以獲得回歸如來藏的能力,這個“德”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 對於我們大家來說,總覺的是德這個問題比較空洞,好像是務虛的東西,不需要專門去解決。其實對我們大家來說,最核心的問題,並不是怎麼使用物質的問題,因為那只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

106. 什麼是欲界定

  什麼是欲界定 對欲界定的定義可以從不同角度定義,這樣對欲界定的認識分為兩大類: 一,狹義的欲界定,一般講的欲界定,他是住于某種思維內容,住於某種觀察物件,也就是使用某種物質,運作某種思維內容,他是使用選擇性思維的,是這樣一種定。比如說道家的證入氣機的狀態,光的狀態,出陽神的狀態等等,那麼這些呢,都屬於使用選擇性思維了。 二,為了回歸如來藏,我們住于思維本體,在這種狀態,他是不使用選擇性思維的。這種狀態雖然不使用選擇性思維,但是,他同樣具備專注和靜兩種成分,因此從這個角度講,他仍然屬於欲界定。所以我們要對欲界定有一個認識,就是狹義的欲界定專指使用選擇性思維,專注地使用選擇性思維,在潛意識的狀態下專注地使用選擇性思維,這是指狹義的欲界定。廣義的欲界定,是回歸如來藏的,他是包含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因為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和狹義的欲界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都具有專注和靜兩種成分。所以我們把住于思維本體這種狀態也歸於欲界定,也屬於欲界的一種定。回歸如來藏的實證是不使用選擇性思維的,包括不僅僅不使用選擇性思維,連執著心都要破除的,所以說回歸如來藏是解決離一切相的問題。而欲界定使用的是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思維是形成物質的一個基礎,所以欲界定解決的是怎樣使用一個相的問題。也就是一個解決離相,一個解決即相問題,就是解決怎麼去使用物質的問題,即相和離相兩個問題。這是欲界定的一個任務。這就是告訴我們,佛教的修行分為幾種,兩種修行,一個是即相,一個是離相 。

105. 實證能夠解決任何健康問題

為什麼有病的情況下,下決心努力去實證就可以!?   我們的心(思維)就像空中的雲朵一樣,空中的雲朵一會就變成一種烏雲滾滾,烏雲滾滾的時候代表著氣流出現了暗流洶湧,氣流非常紊亂,然後就出現烏雲滾滾。我們身體也是這樣的,你心特別亂的時候整個身體出現一些紊亂狀態,像烏雲一樣,紊亂狀態各種疾病就產生,那麼,東方傳統文化的用的觀念就是調整,外其形而行存。然後就是調整自己的心達到一定狀態,不干擾這個身體,不使用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慢慢的就處於休養生息狀態自然就會恢復的。實證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證到意生身,就是徹底不使用這個身體了,這些問題就全部解決。   所以,無論你有什麼樣的健康問題,只要你精進實證的話是一定能夠解決的,這個不用有任何的擔憂的。   所以得病的人應當感謝這種疾病,因為這些疾病有可能讓你精進的實證的,非常精進實證的,因為只有生病的人才是珍惜生命的,知道生命的這種不容易,知道生命的艱辛。 所以努力的去實證,達到欲界定這個地方你的病痛就可以減輕了,達到更高的層次後健康恢復的效果就更特別的明顯,恢復的特別的快。過去的人總結身體好的一個經驗,就是幾個字“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達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但是那種境界還僅僅是靜的境界,還不算定的。靜的境界就能夠讓你健康,更何況定。   所以有疾病的情況就下決心努力的去實證,盡可能地達到定中,達到定中將來這些健康問題自然就會解決。(清涼月老師)

104. 實證-不一樣的快樂。

  問 : 老師,我發現現在對什麼都不在意了,對很多事情不較真了。       清涼月老師 : 對,這就是實證到一定程度的人,一般和社會上的人他對那種快樂的追求是不一樣的。       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社會上的人,他們追求的快樂,是世間的種種眼耳鼻舌身意啊 . ,他們這種快樂來源於兩方面,世上普通人的快樂都是來源於兩方面的:    第一,來自於身體,身體感覺器官,受這個身體的支配,人有人的快樂,狗有狗的快樂,貓有貓的快樂,動物有動物的快樂,等等,他(它)們過的快樂,受他們身體的影響,這是其中一方面 ;       第二,受思維狀態的影響,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有這種思維狀態的快樂,將來在定中 , 有定中的快樂。不同的 ( 思維 ) 狀態有不同的快樂。       所以,你說你現在對什麼都不在意了 , 說明你在追求著另一種的快樂,和世上一般人那種快樂,對快樂的追求不一樣,只要有了這樣的覺受,說明是在修行實證路上繼續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