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實修實證

 實修實證

 古人有很高的實證功夫,所以很多經典,是講給這些有實證功夫的人,告訴他們哪個方向才是正確的方向,哪個才是真正的開悟。 所以,釋迦牟尼佛對這些有實證功夫的人講完佛法後,那些人找對了方向,就成批的開悟。

  咱們現代人沒有實證功夫,根本不打坐,沒欲界定基礎。 上來就研究第一義,總是在那說要放下、要慈悲、要寬心,從不去實證,打坐。 你說放下就能放下嗎? 你說慈悲就能慈悲嗎? 這就是種妄談,沒意義的。 只有通過實證打坐,證到一定層次,才談得上對經典的進一步理解,只有和高級的心境相應,才能談得上放下。 在實證功夫基礎上,研究怎麼回歸如來藏,才是真正的科學實證。

 實證,就是不停留在嘴上說,不把眼光放在別人的身上,而是用自己的身心去實際印證,是調整思維不斷證入高級思維狀態,最終回歸如來藏,能自由使用所有思維狀態,讓自己獲得身心大自在的過程。 如果不去實修實證,只停留在口頭上,就無法把理論和自己結合,自然就很難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導致自己很難得到真正的進步。 缺乏了身心的驗證,也就無法真正理解古代經典的真正含義。

 《華嚴經》有三個比喻:

 一、如果沒有修持,光是給別人講,就像沒有耳根的聾子給別人放音樂,音樂雖然好聽,但自己一點也聽不到,沒有修持佛法也是如此;

 二、就像大海裡的舟子(船夫),經常載人渡過大海,但有可能他自己會在大海裡喪命,沒有修持佛法的人也是這樣;

 三、猶如口頭上說糖如何甜,但自己一點也不品嚐,假如沒有修持佛法,就算說得再好聽,心裡也感受不到佛法的甘甜,不能品嚐它的味道。 因此,只會說而不修持的話,自相續是不可能真正受益的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75. 實證與高血壓

107.“德”在實證中的重要性

82.欲界定和禪定的天眼有什麼不同?